十一月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十一月小说网 >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> 第139章 第139章

第139章 第139章


赶在报到前,柳冬生回到了沪上。

他来探望三叔一家,还有孙姑姑一家。

当然,最希望看到的还有小苗。

这天,柳冬生穿着一身草绿色军服,提着军绿色旅行包,来到了机关大院。

孙梅英又惊又喜。

“冬子,你可回来了,让姑姑好想啊!”

柳冬生个子很高,孙梅英仰着脸,笑得合不拢嘴。

五一和三子也跑过来,跟冬子哥哥比个子,崇拜得不得了。

“冬子哥哥,我也要长你这么高!”

三子踮着脚尖,嗷嗷着。

五一也伸长了脖子,恨不得立马蹿上去。

柳冬生咧着嘴笑着。

五一和三子变化很大,个子蹿起来了,走在大街上都认不出来了。倒是孙姑姑和田叔叔变化不大,还是那么精神。

孙梅英做了好吃的,把柳进军一家也请过来。

两家人聚在一起,热热闹闹的。

可惜,小苗远在京城,尚未回来。

柳冬生稍感遗憾。

他想问问小苗的情况,可孙梅英知道得也不多,说:“小苗工作忙啊,一个月才写一封信,干巴巴的几句话,连半页纸都没写满……”

说到小苗,就勾起了孙梅英的心事儿。

谁家娃娃工作了不回家?就连老何家的有才都跑回来探亲,一住就是十天,把曹玉英高兴得不得了。可小苗呢?自从去了京城就跟消失了一般,让她牵挂不已。

柳冬生听了,不由得瞅瞅北方。

小苗这是出任务了?

他是军校出身,多少能猜到点什么。可怕孙姑姑担心,没敢透露丝毫。

在沪上住了两晚,柳冬生返回了金陵城。

他去营区报到。从此以后,就是二团三营的作战参谋。

许团长喜滋滋的,甭管以后咋样,现在归他管就成。跟柳冬生搭档过的作战参谋,赶紧把人喊到团部。

“柳参谋,以后一半时间在营部,一半时间在团部,咱们好好切磋一下……”

作战参谋摩拳擦掌,要把柳冬生的潜力激发出来,把二团打造成一支钢铁队伍。

营区生活,紧张而又忙碌。

柳冬生白天训练,晚上学习。只有临睡前,才有时间想点别的。

小苗在做什么?任务有没有危险?什么时候才能休探亲假?

柳冬生思念着小苗。

跟小苗相关的物件,都留在了家里。父亲特意叮嘱过:“见习期间,不要考虑别的,一切要等到转正之后……”他告诫着自己,思想上不能发叉。可对小苗的思念,怎么都阻挡不住。

柳冬生一直以为很隐蔽,没人晓得他的心思。

可这趟回家,小梅瞪大了眼睛说:“哥哥,你咋有这么多贺卡啊?”他一听,就晓得暴露了,藏起来的东西都被小梅翻腾出来了。那父亲是不是也晓得了?自从父亲代收了信件,怕猜到了什么吧?

柳进原的确瞧出了端倪。

他一个做情报分析的,连这都看不出来?即便再灯下黑,也不会跟瞎子一样。可看破不说破,冬子和小苗年纪尚小,要以事业为主,不能因为感情而影响到了工作。

对小苗,柳进原格外欣赏。

两个娃娃心灵相通,互帮互助,一定能做出一番成就的。

远在港岛,田小苗密切关注着。

运动开始了,别的不用担心,就是担心五一和三子。她怕梅英同志管不住,让五一跟着人家瞎跑。哥哥是榜样,三子也会跟着学的。

写信不方便,田小苗想回家看看。

按照计划,有接替人选。可运动一起,不晓得京城那边怎么安排的?迟迟未见人来。她跟江黎明打听,江黎明摇摇头,说:“小苗,这边清静……”

没人过来,连信都捎不成。

田小苗担着心,不晓得沪上是啥情况?

而沪上那边,秋季开学后,高中部停课了。老师带着学生们赶到京城,参加检阅去了。初中部也不好好上课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,学习风气很不好。

五一在家里自学。

这是柳冬生下的命令,说;“五一,念完高中就去参军,部队上需要的是有知识、有文化的革命战士,将来还能考军校,当个指挥官带兵打仗……”

五一听得眼睛发亮,就把精力集中起来,对外面的纷纷扰扰也没了兴致。

三子升到了初一,被孙梅英按着头皮弄到了学校。

只要老师上课,就得好好听讲。

这是小苗下的任务,说一定要完成。

因为运动,老师们不安心教学,职工夜大也停课了。田大旺只好拿着课本自己琢磨,还跟孙梅英悄悄地说:“刚解放那会儿,那么困难都没停课,现在是咋的了?”

“大旺,出去可不能说啊!”孙梅英赶紧捂着嘴巴。

“我知道……”

要说,田大旺是个老革命,思想一直很进步。可忽然之间,他觉得自己落伍了,有点跟不上形势了。

这是不是思想僵化,不够革命的表现?

田大旺不由得反省起来。

这些年担着局长一职,工作上有成绩,也有不足。尤其是贴近群众这一块儿,做得还很不够。

运动归运动,生产照旧。

“三线”建设继续推进,内迁工作进展加快。

这年秋天,张鸿博来跟徐立方和赵国江道别。他报名去大西南,参加“三线”建设。妻子跟他一道走,三个孩子留在沪上,由奶奶照顾。

哪里有需要,就去哪里。

徐立方很感慨,跟赵国江说:“当年,鸿博同志就很爱国,去了那边,会派上大用场的。”

送走了张鸿博,他的母亲张淑娴很不好受。

可随着运动的深入,沪上着实乱了一阵子。

张淑娴又很庆幸,离开是对的。

国防军工体系待遇很好,工资很高,生活条件虽然不如沪上,可也不差多少。鸿博在那边担着总工程师,很受重视,等于被保护起来了,很有成就感。

田小苗也关注着内地的动向。

运动开展着,轰轰烈烈,可发展并未止步。

尤其是国防尖端科技,正快马加鞭地飞奔着。自去年“空爆”成功后,就加紧了导弹核武器研制。用导弹带着原子弹打,很复杂,难度很大。一旦失败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导弹部队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,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飞跃。

“月27日,在西北某发射基地,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……”(注1)

发射场上一片沸腾。

工程技术人员、科技工作者、还有指战员们欢呼着,跳跃着。

两弹结合,发射距离远,落点精准,这代表着我们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。这是一项重大成就,表明了我们真正站起来了,任何列强都不敢再压迫我们、打击我们。

听着广播,田小苗激动得热泪盈眶。

这是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成就?她想起了后世的一段描述,导弹发射基地差点解散,能保留下来可不容易。

1960年最困难那会儿,地处荒漠地带的导弹发射部队断了粮。基地周围有成片的沙枣林,老百姓缺粮,就打沙枣吃。沙枣吃完了,就吃沙枣叶。有一个团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办法了,也去沙枣林打沙枣叶吃。下面的沙枣叶早就打没了,就用棍子打上面的。有战士不小心把树枝打坏了,被林业部门告到了上面,说毁了一大片林带,要处罚。

上面得知后,一调查才晓得部队断了粮。

“不行,一定要保住这支队伍!”

上面调拨来了一列车粮食,可一到地方火车站,就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争抢。部队决定,救济粮先照顾发射大队等技术单位,同时挤出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。

可这样哪行啊?部队会撑不下去的。

上面得知后,把第二批粮食运来了。

战士们打开粮袋,都惊呆了。

粮袋里夹着一张张粮票和纸条,多的有三斤、五斤,少的有一两二两,纸条上写着捐献者的名字。原来,这是各军区机关单位捐来的,是从牙齿缝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。这么做,是为了导弹发射部队坚持下去,而不是取消番号就地解散。

这支部队就这么坚持了下来。

本着“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不畏艰险,奋发图强”的精神,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。并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,直到后世还在发扬光大。

田小苗再一次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。

不管外部环境有多艰难,可从未被压垮过。也正是因为老一辈的艰苦努力,才为后世创造出了和平条件,才拥有了和平发展的机会,才会有经济上的腾飞。

而目前,我们的底子还很薄弱,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其间,会有波折,会有弯路,可最终的方向是正确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

田小苗心潮澎湃。

作为一个见证者,她又能做点什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