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小说网

字:
关灯 护眼
十一月小说网 >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 > 第173章 晋江独家

第173章 晋江独家


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。

白奕雄是通过一家港资,回国搞投资。这家港资名气很大,资金很雄厚,在沿海城市多有投入。

徐立方是搞侦破出身的,对经济方面不太了解。

可他的直觉告诉他,白奕雄这样的人不会单纯。按照现有政策,外资进入是有审批的,来历不明的资金是受限制的。

这背后会不会隐藏着什么?徐立方陷入了沉思。

他想,得往深里查一下。

可涉及到对外事务,局里不方便出面,最好是通过其他渠道。

这时,他想到了一个人。

那就是田小苗。

田小苗的身份,旁人不了解,他可是一清二楚。外事办公室看着不起眼,却是信息中心,跟安全部门也有关联,一些信息是共享的。田小苗担着主任,不管是京城,还是港岛那边都有联系,路子很广,能量很大。

这天,徐立方来到了外事办公室。

这是他第二次来这里。

小苗走马上任时,他来过一趟。

一个是想看看当年的那个小娃娃,另一个是想听听小苗对当前形势的看法。小苗很谨慎,未透露太多。可她说的很有价值,这三、四年里都得到了验证。

这种能力非同寻常,正如当年那样。

他保守着这个秘密,未跟任何人提起。

小苗是个好孩子,帮过很大的忙。恢复高考那年,他家的老二、老三能考上大学,就跟小苗的提醒有关。后续,若是不想走弯路,最好是经常碰个面。他退休了,可三个孩子都在公安系统,发展得很好,跟小苗这边也有联系,遇到疑难问题会过来请教。

田小苗坐在窗前,写东西。

接到门卫的电话,就赶紧迎了出去。

“徐伯伯!”田小苗欢快地走上前。

“小苗,伯伯来串串门儿……”

徐立方一身便装,像是顺路过来。

田小苗把人让进办公室。

徐伯伯来了,一定有事儿。

田小苗倒了一杯热茶,请徐伯伯喝一口,暖一暖。

徐立方也不客气,把来意说了。

田小苗一听,眼睛一亮。

姜果然是老得辣,跟她想到一起了。

“徐伯伯,白奕雄的背景很复杂……”

田小苗取出一份资料,递给了徐立方。

那家港资以收购闻名,业务遍布东南亚。往深里一查,其背后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资本。白奕雄名为港商,实际上是代理人,也就是买办。

“买办?”徐立方皱起了眉头。

他想起了解放初期,沪上买办猖獗,发起了一轮又一轮金融大战,可谓惊心动魄。当年,若不是手腕强硬,抓了一批,新政权都有可能被拖垮了。现在这些人卷土重来,恐怕没安好心。

徐立方说了自己的担心,田小苗深以为然。

“他们的目标先是试水,接着通过合资的方式收购,抢占市场,当达到行业垄断地位时,就开始收割,一茬接着一茬……”

说到这些,田小苗很痛心。

改革开放之初,由于缺乏经验,对行业垄断的危害认识不足,监管也不到位。在某些人的游说下,对外资的进入放开了,犹如脱缰的野马,横冲直撞,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猛烈冲击。市场地位也不对等,外资享受着优惠政策,大搞倾销,像饿狼一般杀了过来。

轻工业成了重灾区。

从七十年代开始,我国轻工业发展迅猛,一大批国产品牌涌现出来,尤其是日化、洗化、快消行业,名气响当当的。其中,就包括沪上的一些老牌子,质量非常好,口碑延续了很多年,很受欢迎。

可到了九十年代,在资本的推动下,各种合资、独资品牌出现,国产品牌被打了个落花流水。不过短短十年,整个产业链被一口一口地吃掉了,国产品牌消失殆尽,连渣都没剩下。

而我们拥有十多亿人口,就这么把市场拱手相让了。

这跟解放前,日货、米货搞倾销,有什么两样?

当醒悟过来时,已经晚了。

国货被打到了尘埃,我们的工厂成了加工厂,为人家贴牌生产,高额的利润被拿走了,只能赚取一点加工费,沦为产业链的最底端。

这就是国际资本,给我们的经济定位。

消耗我们的资源,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像奴仆一般为发达国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,为他们的经济服务。当我们想转型时,就毫不客气地进行打压,妄图把我们钉在最低端,永远拿着最微薄的薪水,跟发达国家彻底无缘。

利益是分配好的,是不会让我们跃层,过上好日子的。

田小苗看到了后世的结果,也看到了抗争。我们要过好日子,要打破技术壁垒,奋发图强。

而现阶段,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。

三十多年的经济封锁,在一些领域落后很多。用优惠政策引入资本,用市场换取技术,这是最快的方式。

这些话太过超前,田小苗无法述说。

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。只有完成了原始积累,才能谈后续的发展。

为了搞活经济,不得不利用外来资本,甚至做出某种让利。但节奏要把握住,底线要坚持住,思想不能丢,文化不能丢,否则会出大问题。

现在已经有苗头了。

过度追求市场化,造成物价飞涨,通货膨胀,老百姓颇有怨言。高校也出现了问题,一些大学生厌学,不务正业,忙着摆地摊赚钱。另外一些盲目崇拜西方,追求什么自由,很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,也容易被利用。

这是她正在撰写的分析报告,从国际形势的角度,发出预警。

“那些海外归来的学者,若是理工科类的还好,那些人文、经济类的得注意,贩卖的不是焦虑,就是资本主义那一套,想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……”

作为昔日的情报专家,徐立方也有同感。

那些人很有市场,势力也很大。

他有些担心,就提醒道:“小苗,要注意方式方法……”

“徐伯伯,您放心,我会小心的……”

外事办公室侧重于国际关系、军事、国家安全等方面,田小苗的报告超出了职责范围,可她还是义无反顾。

对白奕雄也要注意。

“如果只涉及到经济层面,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。只能从政策上去监管,去补漏洞……如果涉及到安全方面,要提前应对……”

像白奕雄这样的人,唯利是图,跟政治牵扯不深。可他背后的资本就不好说了,一些基金,或多或少有着米帝的身影,最热衷的就是跟学术、文化、教育捆在一起,搞个赞助,把那些文人学者变成自己的传声筒。

一场谈话,就像一次思想上的碰撞。

徐立方再次感到了小苗的不凡。

他看着小苗,不禁想起了当年。那个小姑娘也是这样,聪明机智,目光坚定,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走来的。

田小苗的敏锐,让她与众不同。

虽然,她想低调一点,可哪里掩饰得住?

因为表现突出,上面通知她去京城参加某个会议,估计要半个月。

“小苗,你放心去吧,甜甜和茂茂就交给我了!”

柳冬生一拍胸脯。

可他工作这么忙,哪里顾得过来?

柳进原就接了过去。

再过几天,就放寒假了,让两个娃娃跟着他练习书法。小梅也乐颠颠的,说要教甜甜茂茂唱歌、拉琴。娃娃们都在学手风琴,梅子是老师,小梅不服气,也想凑一把。

孙梅英听说后,也打来电话。

“小苗,我搬过来,看着甜甜、茂茂……”

“好,让娘费心了……”

田小苗嘴上这么说,可担心长辈们溺爱孩子,不怎么放心。

可工作上的事儿不能耽误,田小苗还是出发了。

抵达京城那天,正赶上下雪,白茫茫的一片。

江黎明来接站,开着车直奔西山会场。

参会的同志都是各方面的专家,田小苗很少发言。她跟江黎明坐在一起,像过去那样配合得很默契。

开会期间,田小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。

在中断了九年之后,中苏两国的边境谈判要重新开始了。这是关系缓和的征兆,预示着北方边境压力的解除。

作为历史的见证者,田小苗和江黎明很欣慰。

和平了,才能更好的发展,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。

从京城回来,已是腊月二十九。

马上就要过年了,田小苗有话想跟徐伯伯说,就提着两封点心去探望。这是从京城带回来的特产,一大箱子,每家都尝尝。

在徐伯伯家,田小苗碰到了一对夫妇。

他们戴着眼镜,头发花白,面容清瘦。衣着也很简朴,带着七十年代的印记,跟沪上的时髦截然不同。

一问才知道,是张鸿博夫妇。

他们回到了沪上,在研究所工作,是船舶设计方面的专家。到了退休年龄,依然不肯退下来,说要继续发挥光和热。

田小苗不禁想起了张建设。

当年的那个物理系高才生,还在京城的某家研究所吧?

隐姓埋名,默默奉献。

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科技工作者,呕心沥血,不计个人得失,把国家看得比什么都重。那种为国献身的精神,是时代所特有的,也是后世无法追寻的。:,,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